找到相关内容6394篇,用时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七与禅宗

      禅七与禅宗   印顺法师   内容提要:参禅打七,祖师旧例;用功办道,全靠自己。昼夜六时,把持严密,因缘时至,桶底落地。   作者印顺,深圳弘法寺方丈。   在许多的宗教中都充满了对生命的赞叹,对生命的一种歌颂,迷醉与极乐。我们认识我们的生命,是从苦和其本质开始的,佛教的教义就是在于解决我们的曹遭遇的苦和认清我们生命的本质,使我们自己生活在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光明与终究的解脱...

    印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4294078.html
  • 虚云禅学思想研究

    极乐国土。初入手与禅是二,及其成功,二而不二。惟念佛须摄心观照,句句落膛,落膛者,著实之谓也。句句著实,念念相应,久之自成一片,由事一心而至理一心,能所两忘,自他不二,与参禅有何差别?”即持名念佛法门...

    伍先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594105.html
  • 罗什渊源

    特别的兴趣。西方的神往之地、众生归宿的净土和极乐世界,西方就是外部世界和另一种文明。 人类最初谜一样,除了宗教的解释以外,再没有一个合乎情理的答案。在没有答案的历史阶段,人们只有靠遐想和神话来寻找...

    理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5572394351.html
  • 杨荫浏与中国宗教音乐

    有 5 首的“来源比较古一点的,”计第 414 首“古琴调《阳关三叠》,相传唐代诗家王维的作品”;第 13 首第 1 调“古琴调《极乐吟》,相传唐代诗家白乐天的作品”;第 350 首《满江红》、第 ...

    田青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395108.html
  • 藏族风马旗观念的起源与民俗象征

    其苯教经典中也记载有以马来驮负亡魂去往极乐世界,认为马是亡魂的导引者。另外在藏族生活的土地上,将山神作为自己的保护神。而山神则恪尽职责,时时刻刻骑马巡逻守卫着藏区。因此藏族人为了感谢和信仰而献给山神“...

    李连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595204.html
  • 长乐寺院分布简表

    废 灵山塔院 开宝三年(970) 崇邱里(三都) 已废 应瑞院 开宝八年(975) 绍惠里 已废 极乐院 太平兴国元年(976)...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090695375.html
  • 法界缘起论

    发展创造了条件。   佛教的缘起论也是释迦牟尼基于对人生问题的思考而提出的基本看法。当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就是有感于现实人生的痛苦而要致力于追求永超苦海的极乐。他最关注的就是人生问题。人生的本质是...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5195628.html
  • 《浮山志》第六章:艺文

    令鸾鹤杳难招。   一派河山横九带,假说三车在门外。   镜灯交步影重重,草木腾辉俱法界。   当年法雨润阎浮,今日蒿里山鬼愁。   须知极乐乐行树,只是西陵松与楸。   临歧侧入沧溟岛,拾得交梨并...陈迹任流连,  友谅当年扎寨坚。   晋竹宋碑依旧在,  冬青银杏仍鲜妍。   “会心不远”神仙境,“圣域同登”极乐天。   笑口常开弥勒佛,  教人欢喜直趋前。   会圣岩前天然石龙   何年高卧此...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1095803.html
  •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

    理想,仍然是为了追求永超苦海的极乐,其“自作自受”的业报轮回的说教中更透露出了企求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永恒幸福的积极意义,虽然这种积极意义在印度佛教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25996040.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引导人们追求永超苦海的极乐。不难看出,这种表面看来似乎是消极的人生哲学中,又包含着某种深刻的对人生的肯定和对人的内外自由的向往,透露出企求实现人和人生永恒价值的积极意义,只是佛教把人生的过程由现世而...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